![]() |
![]() |
手机版 |
![]() |
当前位置:首页 -> 乐虎网站 -> 林区要闻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林口:八女英魂 光照千秋 | |
2025-09-05 倪海鹏 白金 姜明雅 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 | |
“八个抗联好姐妹,宁死不降投江水。女儿如花骨似铁,舍命保咱大东北……”在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刁翎经营所施业区内,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静静流淌,不远处刻有“八女英魂 光照千秋”字样的纪念碑静默矗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 同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与七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 这八名女战士分别是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刚满13岁。 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着《国际歌》,相互搀扶着伤痕累累的身体,穿过弥漫的硝烟,踏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一条本不出名的河流从此被人们铭记,簇拥着她们的滚滚浪花,凝成永远鲜活的历史画面。 据河对岸的老乡回忆,在踏入波涛的那一瞬间,她们脚步稍顿,回过头去,曾有片刻遥望。大好河山、家乡父老、亲朋爱侣、青春芳华……这一瞬间,尽在眼里、尽涌心头。 瞬间,就是永远。 4个月后,战友们在几里外河滩的冰雪中找到她们的遗体,遗体上布满弹孔,年龄最小的王惠民挎包里,还有半根没吃完的萝卜。 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她们身上闪现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乌斯浑河边,建立起一座雄伟的“八女投江”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写着抗联老战士陈雷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如今,八女投江的事迹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努力,修缮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血色历史。 “八女投江”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铸成一个民族鲜红如帜的历史记忆,融进一个国家的山河血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重时刻,我们深感英雄精神之宝贵,更应铭记这段历史,将那份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
|
![]() |
||||||
乐虎网站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 |
||||||